查看原文
其他

办事“不求人”还要“能增值”

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-04-26

 戳蓝色字关注我们!



改革开放后,特别是“八八战略”实施以来,浙江的营商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,在全国各省市当中位居前列。然而,对标国际一流、锚定全国最好,我们还远没到天花板、还需要做许多工作。


4月17日上午,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大会在杭州召开。省委书记易炼红对这项工作提出了八个字,“永不满足、勇立潮头”,面向全省再次吹响了冲锋的号角。他强调,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,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,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再创浙江发展环境新优势。


得思考的是,继续勇立潮头该怎么立?“优化提升”的方向在哪里?


营商环境的“优”,不仅要优在“办事不用求人、办事依法依规、办事便捷高效、办事暖心爽心”和企业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,更要让企业享受最大限度的红利、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。因此,首要的是要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面升级,持续增强政府服务力。


杭州 图源:视觉中国




如果把浙江950多万市场主体比作是一片森林,那么营商环境就是阳光、雨露和土壤。从一粒种子到幼苗,再到长成参天大树,营商环境贯穿各类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。


绕企业成长发展规律,在关键环节适时地提供优质服务,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。这些年,浙江通过“四张清单一张网”“最多跑一次”“政府数字化转型”“数字化改革”等一系列改革举措,基本建立了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总体框架。比如,聚焦经营主体的注册、变更、年报、管理、注销5个环节9大核心业务,可以实现线上办理。


然而,对标让群众办事觉得“爽”,我们仍有很大提升空间。比如,企业开办,新西兰只需0.5天,浙江平均为2天;有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手续,香港仅需8项,浙江平均需要23项。


营商环境优化提升,是刀刃向内的改革。减办事流程、减审批环节,归根结底减的是政府的权力、部门的利益。在笔者看来,要做好“三则”运算。


先说加法候准企业的“生长时节”,提供精准的服务,特别是多从企业的角度来思考,多一点雪中送炭。比如,浙江近300万中小微企业,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。对他们而言,最需要的是在研发创新、技术提升关口,得到金融、科技等支撑,从而迈向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隐形冠军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。在此次改革中,浙江就特别强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梯度的培育,助力它们成长为参天大树。


再说减法尊重市场规律,有求必应无事不扰。应当说,浙江在企业办事上,已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度,许多能减的环节都已经减去了。现在,一方面,部门间要协同合作,继续对照“权力清单”,减办事流程、审批环节。另一方面,要减少重复检查、不必要的重复服务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除了一些看得见的壁垒打破了、环节减去了,还有一些隐形的壁垒存在。目前,浙江正在收集市场主体对隐形壁垒的意见,做好处理反馈,同时对一些不符合当下实际的政策文件进行清理。


最后说乘法数字化打破时空界限,为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,增添了更多可能。手机点点完成审批,政府补助一键到账……在数字营商环境的建设中,浙江建立了两个端口:针对政府“后台”的数字化治理与面向企业“前台”的数字化服务。


但目前一些数字化应用,普及度还不高,应用范围不广。接下来,进一步推进各个应用的全面贯通、综合集成、建章立制,还需要浙江下更大功夫,从而构建集约高效、自主可控、开放兼容的数智支撑体系,努力打造全链条、全天候、全过程的政务服务新生态。


杭州市临平区企业服务中心 图源:今日临平




对企业而言,利好政策是发展最大的风向标,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。


伴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,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惠企政策,有力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、市场预期明显好转,实现一季度国民经济发展平稳开局。但三年疫情,不少中小企业目前仍处于“疗伤”阶段。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,在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“三重压力”下,面临的困难更为凸显。


正因如此,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,对去年的“5+4”稳进提质经济政策体系又作了迭代升级,提出要精准高效实施“8+4”经济政策体系,打出了稳预期、增信心、促发展的“组合拳”。


有句话说得好:用活一项政策可以救活一个企业,用足一项政策可以壮大一个企业。如何以政策的确定性对冲环境的不确定性,关键要打破各种各样的“卷帘门”“玻璃门”“旋转门”,提升政策集成度、精准度、时效度,让好政策、好措施真正走进企业、落到车间。


怎么帮?帮企要帮在危难时。对一些中小微企业来说,现金流早一日落到市场主体账上,经营复苏的引擎就能早一日按下启动键。如何让好政策直达快享,打通落实中遇到的“中梗阻”是需要解决的难题。只有“一竿子插到底”,提高政策兑现效率,最快速度释放政策红利,企业才有机会渡过难关、留住青山、赢得未来。


怎么扶?扶企也该扶在关键处。不同企业有不同诉求需求,也有着不同堵点痛点。这就要求我们全链条抓好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消化、深化和转化,对个性化问题加强“一事一议”和“一企一策”服务,对突出的共性问题从政策层面加以研究解决,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

怎么助?助企理应助在点子上。菜可不可口,食客最有发言权。与其让企业饭后点评,不如让它们直接参与其中,推动政策由“政府端菜”向“企业点菜”转变,真正实现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,以实实在在的成效,把心留住、让根扎深。


在湖州美妆小镇一家小微化妆品企业,市场监管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企业进行“信用修复”,帮助企业申请信用贷款 图源:新华社




在第六届世界浙商大会上,省委书记易炼红的一句“既关心浙商飞得高不高,更关心浙商飞得累不累”,激起了在场企业家的广泛共鸣。


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,不应只满足于把能办的事办快办好,更应把该办的事情办好、难办的事办成,让企业不再感到“飞得累”。


当前一些企业面临生产、经营等困难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有的是新问题,有的是老大难;有的是个性问题,有的是共性问题。这时,越能把棘手难题解决,就越能把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,一个地方对企业吸引力就越大。


比如,小微企业在银行眼里往往属于“质量欠佳”的客户,破解融资难是个系统性工程。近些年,杭州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数据价值,建设“杭州e融”平台为小微企业“增信”,着力让信息“多跑路”、企业“少跑腿”、银行“敢放贷”。截至目前,“杭州e融”已经撮合2830亿元中小微企业专属融资,解决了很多小微企业的“燃眉之急”。


比如,“用地难、用地贵”是长期以来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。温岭建立了市级工业用地项目库,变“项目等地”为“地等项目”,实行“控地价、竞贡献”出让模式,使得企业初始拿地成本大大降低。用地成本降低了,企业才能把更多资金投入到高质量发展上。


也应看到,有些问题可能还尚未发现,这就要相关部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深化“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”活动,把情况摸准摸透,不断发现问题。另一方面,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,这就要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企业反映诉求和困难的分析研判,既要善于解决“一件事”“某个点”“单环节”,更要善于解决“一类事”、处理“整个面”、打通“全链条”。


便捷服务只是第一步,增值服务方能让企业群众办事觉得“爽”,为政府赢得更好口碑,如此,浙江的营商环境也才算是“更上一层楼”。


优化营商环境,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。“永不满足、勇立潮头”,是我们应有的姿态。唯有如此,方能永立潮头。





点击下方图片或者“阅读原文”

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二本新书




声明:稿件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


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 



往 期 精 彩 内 容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